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务服务

“放管服”改革 为湖北经济加油助力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19-08-05

  请看一组数据——

  2019年1月至5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9.51万户,总量达到508.41万户,注册资本10.53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0.15%和15.54%。与此同时,今年1月至5月,全省企业百元营收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3元。

  这是全省营商环境向好的反映,也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高开稳走,GDP增幅为8.0%,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放管服”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补缺位、纠错位、控越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放管服”改革,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往深里走、向实处走,不断触及、调整深层次利益,见证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智慧与决心。

  A

  放:精准协同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

  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我省最大限度减量提质、减时增效、减税降费,进一步降低门槛放松规制。

  我省不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扎实做好与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2013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分7批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审批等事项757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分两批向自贸区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96项。

  聚焦相关改革的协同度。我省统筹推进投资体制、工商登记、职业资格、收费清理等相关改革。进一步缩减投资项目核准,政府投资核准事项减少三分之一,省市县三级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由505项取消调整为97项,事项清单、材料清单、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实现“四统一”。推进工业建设项目试行“标准地+告知承诺”审批改革,实现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加快“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施企业简易注销,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和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改革,加快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精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87%,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同时,我省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分两批清理精简证明事项228项。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中介服务问题,先后开展三批“红顶中介”专项检查,涉及发改、住建、环保等14个重点领域。

  B

  管:公正高效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简政不是减政,放权不是放任。

  今年,我省已启动“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明确提出省级统筹、共建共用的建设原则。

  随着这套系统的建设,监管方式将发生重要变化。这套系统有风险预警系统,对反洗钱、偷税漏税、传销、骗税、危险品运输、非法医疗广告等进行风险预警,提高监管工作的预见性;这套系统将有大量信用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库,系统会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级结果确定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也就是说,信用评分高的市场主体可能检查得少,评分低的主体则会高频次检查;这套系统还为联合监管任务流转提供自动化、智能化通道,实现“一处发起、多方联动、联合监管”……

  “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是我省“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解决“服”的问题,这个系统主要解决“管”的问题,将有利于实现监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

  同时,我省全面推进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梳理,分别于5月14日、6月4日组织开展了省级部门和市县两级监管事项梳理工作专题培训。截至6月底,省级监管事项梳理工作基本完成,共梳理监管事项1277项,编制监管事项检查实施清单1073项;市县两级监管事项梳理工作接近尾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最新统计,我省监管事项总数全国排名第6,检查实施清单完成率排名全国第6,检查实施清单发布数排名全国第4。

  另外,深化“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改革。我省在商务、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市场、卫生计生等领域推行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在襄阳、宜昌、鄂州、武穴和33个经济发达镇探索设置综合执法机构,逐步建立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C

  服:优化提升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我省按照“网上掌上互补、线上线下融合、精简优化并重、互联互通协同”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着力实现“一网通、一门进、一次办”。

  我省建设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今年3月20日,省级平台事项与国家平台完成对接。高标准推进湖北政务服务网改版及移动APP“鄂汇办”开发应用,近25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在线办理。

  编制完成省、市、县、乡四级网上办理事项清单、跑动次数清单、通用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梳理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

  大力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按照国家“四级四同”事项标准,公布省、市、县三级“全程网办”事项55496项,“一次办好”事项111756项。

  我省正提升实体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除涉密等特殊原因,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将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另外,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室)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打造“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在武汉、襄阳、宜昌、荆门、十堰等地建立行政审批局,在宜昌高新区、京山市开展第三批改革试点,探索“审批主体多合一、一枚印章管审批”新机制。同时,我省创新审批服务便民举措,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服务官和数字化审图、告知承诺、邮政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等多种服务方式。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切实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政府职能在转变、营商环境在改善。

  链接:

推进“放管服”改革 协调小组在行动

  

  6月25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省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全国会议精神进行安排部署。

  7月2日,我省紧锣密鼓召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会议,审议了《湖北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工作规则》《湖北省2019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湖北省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送审稿)》,对全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行具体安排。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是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办公厅。协调小组下设精简行政审批组、优化营商环境组、激励创业创新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组、改善社会服务组5个专题组。

  5个专题组工作进展怎么样?今年还将带来哪些便民措施?

  精简行政审批——

  向自贸试验区放权96项

  今年以来,我省着重抓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向自贸区放权、行政职权事项清理规范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

  我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31项。对明确取消的25项行政许可事项,立即停止审批,对明确下放的6项行政许可事项,督促做好业务承接和工作对接,并逐条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大力推动向自贸试验区放权,我省明确下放(委托)第二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5项,结合第一批下放权限61项,我省自贸试验区承接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已达96项。对自贸试验区放权实施成效开展评估,经初步调查对比研究,武汉片区、襄阳片区、宜昌片区享有省、市各类社会经济管理权限已分别达到2209项、2541项、1627项,其中,三个片区平均享有省、市行政许可权限181项,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处于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我省全面对接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对接落实国家政务服务事项1032项、市级5585项、县级26462项,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入库总量90709项,办件数据入库总量442133项,在全国非试点地区排名第4,保证了我省政务服务事项与国家平台的顺利对接和运行。

  优化营商环境——

  一季度一督查 一排名一通报

  近年来,我省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2018年以来,我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湖北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方案》,相关重点改革任务牵头部门陆续出台了深化投资审批改革、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统一区域性评价、证照分离、工业建设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等配套改革措施,明确重点改革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

  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围绕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推动投资便利化、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我省发布了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重点工作清单,提出了7个方面61项重点任务清单。同时选取营商环境部分重要指标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建立了营商环境专项督查“一季度一督查、一排名一通报”工作机制。

  2018年省政府综合督查调查数据显示,营商环境政策知晓率、满意率、惠及率在2017-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38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中均为最高。下一步,我省将对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对17个市州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下足硬功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年底结帐、落实见效。

  激励创业创新——

  深入推进106项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发展。

  我省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入推进106项行政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办理时间平均压缩10.6天。全社会市场主体快速成长,2019年1至5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9.51万户。

  创新创业投入持续增加,2018年全省R&D支出突破800亿元,占GDP的2.02%,企业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近80%。创新创业成效更加凸显,2018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3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019年一季度,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9.8%,同比增长13.2%。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新一代信息计算、智能制造和生物与健康产业保持了年均18%的增速,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显示等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

  推进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授权开展的25项改革,已落地完成21项,取得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国务院明确的2批36项改革举措,已在全省复制推广。三年来,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完成知识产权交易284宗,成交金额11.28亿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网上办照“零见面”“一次不用跑”

  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截至5月底,我省实有市场主体总数达508.41万户、注册资本10.53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0.15%和15.54%。

  我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政务管理办等七部门联合制发实施方案,今年6月30日前将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3 个工作日内,并在荆州试点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左右。武汉东湖高新和宜昌自贸片区将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

  探索准入便利化改革。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试点。取消一般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环节,与企业设立登记合并办理。在自贸区各片区开展住所信息申报承诺制试点,除禁设区域清单外,申请人对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真实性、合法性作出承诺后,免于提交证明文件。

  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将食品经营许可纳入告知承诺制改革,申请人签署符合食品经营法定条件或食品销售条件未发生变化的承诺书后,可当场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我省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建成覆盖全类市场主体、各类登记业务的无纸化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在全省全面实现了网上办照“零见面”和“一次不用跑”。

  改善社会服务——

  新车上牌时间缩短至30分钟

  坚持“放”到位,做到应放尽放。省公安厅行政许可压至7项,减幅41.6%,为全国最少省份之一,办理时限在法定基础上缩减三分之一,部分缩减三分之二以上。省人社厅先后下放5项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权限,取消2项非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超过72%。今年,省司法厅再次清理精简证明事项101项。

  坚持“管”到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教育、公安、人社、卫健、医保等部门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省医保局、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省司法厅对全省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进行检查考核,对违规执业律师作出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

  坚持“服”到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省民政厅打造的结婚登记和社会组织管理两个信息业务系统在全国领先,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省卫健委承接国家电子证照试点,实行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医师(护士)执业注册等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省公安厅推行“交管12123”APP快处快赔系统;加强警邮平台建设,将驾驶证补换证等14项日常车驾管业务放在邮政网点,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推行“通道式”办牌办证服务,新车上牌时间缩短至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