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远,风雨同行;万里路遥,不忘初心。
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了履行人民至上的承诺,为了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深圳莲花山,苍翠欲滴。
翻过一山又一山,走过一程又一程。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段段难忘的场景,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这五年的考察足迹。
春风拂面、万物生长。他来到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沿田埂步入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又走进当年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院落,强调“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他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八一学校,同师生们一起欢度教师节,称赞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大江南北、四面八方——
在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喀什,总书记亲切看望日夜坚守反恐维稳第一线的同志们,同各族群众畅谈生活新变化,强调,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祖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总书记深入渔港、特色农业产业园、国际邮轮港考察调研,勉励大家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他走得远——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已经一一走到,实地指导脱贫攻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同港澳同胞广泛交流,指引“一国两制”新实践;深入边关哨所、走进连队营房、踏上军事演习的前沿阵地,发出强军兴军的号令。
他问得细——“建新房多少钱”“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家里是旱厕还是水厕”……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念兹在兹。
风雨兼程,从未停歇。
通过一次次考察调研,总书记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把党中央大政方针传递给基层,凝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通过一次次考察调研,总书记谋划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任务,宣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擘画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2015年2月13日,陕西延川,冬日的暖阳照向大山深处的梁家河村。
脚印串串,步步情牵。每到一地调研,走进贫困村、贫困户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必选项”。
沿着山路乘车1个小时,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同大家一起盘算着致富的方向;
走最崎岖的山路,到最贫困的地方。困难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牵挂的人。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
人民,让他始终牵肠挂肚。总书记考察的脚步走得很远,他同人民贴得很近。
聚焦干旱地区百姓饮水。甘肃定西,缺水干旱,总书记专程到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考察,叮嘱当地干部,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聚焦城市居民菜篮子。在甘肃兰州五泉菜市场,总书记详细询问蔬菜价格,察看市场供应。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聋哑女孩王雅妮向总书记弯了弯大拇指,用哑语表示“谢谢”。习近平总书记笑容可掬地跟着学:“伸大拇指是‘好’,弯一弯是‘谢谢’。”
内蒙古阿尔山市三角山哨所。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执勤设施和内务设置,在观察登记本上签下名字,对执勤哨兵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边行边思,调查研究,这是开拓事业新局的足迹
“这地方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样?人口密度有多大?拆迁人口有多少?”在规划图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区位、规划状况,详细了解人口搬迁安置、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等情况。
调查研究,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这也是他不辞辛苦、奔走基层的一个重要目的。
改革,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
在江苏,强调要“把党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试点,积累经验”;
在湖北,明确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开发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一次次踏入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
在考察位于河南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我们仍要自力更生。
在内蒙古阿尔山林区、在云南洱海、在青海察尔汗盐湖、在黑龙江黑瞎子岛,留下了他的身影,也留下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点规划、重要会议广泛听取民意、统一各方思想——
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主持召开一系列座谈会,把调研中所见所闻所思带到会上同大家深入交流。2015年2月,陕西延安,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要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2015年6月,贵州贵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2016年7月,宁夏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2017年6月,山西太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展顶层设计、推动贯彻实施——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调研。实地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思想。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广泛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程。
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足迹,一段段红色追寻,激励人心、给人启迪。
“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总书记边看展板边说。
福建古田会议会址、陕西延安杨家岭党的七大会址、贵州遵义凤凰山南麓红军山烈士陵园、江西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宁夏固原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山西吕梁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思索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谋划。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京外考察,就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
从广东回京半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不辞辛劳,踏着皑皑白雪,往来奔波700多公里,专程探访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在那里,他提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考察调研一路走来,传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时代声音,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大势的深刻洞察,对时代命题的准确把握,对开创未来的责任担当。
3年后,C919一飞冲天。从立项到下线,穿越10个春秋,汇聚了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共同的努力。
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面对数百名企业员工,习近平总书记即兴讲话。热情洋溢的话语,感染了现场每个人,掌声经久不息。
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首阔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