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用黄石 > 信用动态

信用建设有多重要?看看市长是怎么说的

来源:    时间:2017-11-13

自2016年4月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创建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来,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诚信”作为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改革、提高政府“放管服”水平的突破口。目前已建成基于“智慧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管理系统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信用红黑榜、“双公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查询。


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地级市信用状况综合监测排名中,黄石由2016年6月份的第243名提升到2017年3月份的第8名,城市信用指数持续大幅跃升,有力推动了城市转型发展。近日,新华社记者就城市信用建设相关问题采访了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卫民。



记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黄石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董卫民:市场经济的根本,还是信用经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体系基础上。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区域与区域的竞争,除了人才、区位的竞争,背后还是信用环境的竞争。


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是推进我市“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任务。黄石正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这必然要求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我市加快融入市场监管新格局,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合作,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质升级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是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黄石作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全省区域性重要增长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信用成为黄石的城市品牌,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黄石聚集,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记者:目前,黄石市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董卫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实施。我市制定了《黄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两个时间节点:


到2017年底,基本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成功通过国家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中期评估。


到2020年底,建成具有黄石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目标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成为国家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示范城市。


为实现规划目标,我市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做了以下工作:


政务诚信方面,黄石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2015年以来,我市相继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涉企服务收费清单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五张单子”,取消、暂停了16个部门的5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涉企收费32项。与清理前相比,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25项,减少比例35.4%。创新“3+X”联审协调服务模式,实行会商会办、并联审批服务。2016年以来,共为58家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了重点帮扶,帮助企业协调行政审批事项142个。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公司等专门机构,全力打造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智慧政务”平台已于2017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包含网上申请、预约、审核、咨询、投诉等在线服务功能,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同时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商务诚信方面,黄石市致力于将信用管理融入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获批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和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聚焦商品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大力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营造法治信用营商环境。同时,大力实施质量强市诚信示范工程,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了“新冶特钢”“华新水泥”“劲牌”“东贝压缩机”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黄石造”品牌。此外,依托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通过把“两税”(国税、地税)、“两表”(电表、水表)、工商登记信息、法院执行信息等相关信息归集到市信用信息平台,为银行了解企业信用状况提供重要依据,使信用情况良好的企业不需要抵押就能贷款。


社会诚信方面,重点聚焦食药行业、社保医疗、劳动保障等领域信用建设。加快食品药品领域信用建设,按“一户一档”要求将食品药品行业全品种、全环节、全领域归入信用档案,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重拳出击,近年来,我市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2896起,逮捕、判决违法犯罪人员122人。加快社保领域信用建设,将骗取社保基金等失信记录纳入信用档案,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服务医生诚信计分管理。出台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建立欠薪企业“黑名单”制度,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下一步信用管理的触角将向各类基金、救灾、养老、慈善、非政府组织等领域延伸,公开透明地接受社会监督。


司法公信方面,围绕法院公信、检察公信、公共安全公信、司法系统公信等领域,促进司法公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记者: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黄石市有哪些亮点和创新举措?


董卫民:一是构建完善组织领导和运行保障体系。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信用办)和黄石市信用信息中心,并率先于全省设立“社会信用建设科”,配备3名专职人员。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部门目标考核、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县市区综合治理管理考核和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等多项考核指标,并建立了工作督办通报制度。同时,在《黄石日报》推出《打造信用城市建设信用社会》新闻专栏,市人民政府及40多家市直单位在官网开辟“信用建设专栏”,开通“信用黄石”微信公众号,营造了良好的诚信建设氛围。


二是打造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黄石样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功能设计上既能有效满足国家规定动作要求,又较好地结合黄石实际,有所创新。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平台基于“智慧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按照全市统一一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一个云计算中心的原则,积极推进“数据+产品+应用”,为社会公众、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多层次、一站式信用信息服务。打开“信用黄石”网站或查询微信公众号,凡是在黄石的注册企业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信用信息。同时,建立信用工作量化考评系统,通过“数据归集报送、工作信息反馈、日常工作落实”等指标对比,采取网上提交成果、人机结合评判的方法,对成员单位进行自动量化评议考核,提高信用工作绩效管理规范化水平。建立信用预警和大数据分析系统,针对我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模具制造等产业发展特点,通过信用预警监测和信用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预警和多维度分析重点行业领域的信用变化情况和状态。


三是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系统,提高信用查询和惩戒效率。为确保国家部委系列联合奖惩备忘录落地生效,基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了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系统,将备忘录中的惩戒清单和责任清单嵌入信用信息查询操作程序,可自动获取失信法人信息,并根据各自职责落实或协助落实责任清单的联合惩戒措施,实现了“黑名单”信息一处发布、全网共享、一经查询、随即奖惩。截至目前,全市8250家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的企业,在银行开户、招投标、连锁加盟等方面受到各方限制;24家失信企业参与“守合同重信用”“文明诚信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被限制;在登记注册环节对378人次“老赖”在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方面进行任职限制;对受行政处罚的31家快递网点创建资格予以否定;13家企业法人在工商联换届选举中受限。

记者:在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为核心内容的企业信用服务体系方面,黄石市进行了哪些探索?


董卫民: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市着眼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企业信用培植。根据银行不同的评定标准,“一行一法”择优培植;根据企业不同的生长时期,“一期一法”分类培植;根据企业不同的信用等级,“一级一法”重点培植。同时,持续组织A级信用企业评定,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


截至目前,黄石市共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6976户,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3072户,累计为2838家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387亿元。同时,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大力推进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19家银行利用平台开展了融资交易,银行参与面达90.48%,平台注册申请用户383个,其中74家企业共达成交易176笔,平台用户数和交易笔数连续三年均居全省前列,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